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可精准诊断阿尔兹海默症-新华网
2023 06/29 17:19:21
来源:哈医大一院

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可精准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字体: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付鹏教授团队联合新型分子探针18F-AV45、18F-AV1451成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一例,该技术是这家医院首次应用一体化PET/MR对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进行功能显像及诊断。

黑龙江省首台一体化PET/MR

  近半年来,于女士时常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好像脑海中出现了神奇的“记忆橡皮擦”,脾气也变得不同以往,容易生气,其女儿意识到母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遂来到哈医大一院神经内科就诊,并完善相关临床检查,但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并不完全支持AD诊断。此时,神经内科姚丽芬教授建议患者进行核医学科新型分子探针18F-AV45、18F-AV1451辅助诊断AD。淀粉样蛋白18F-AV45结果显示:患者双侧额、颞、顶、枕叶伴广泛弥漫18F-AV45摄取增高,淀粉蛋白显像呈阳性,可考虑AD疾病谱。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行Tau蛋白18F-AV1451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双侧顶枕区、左侧额叶、双侧海马及双侧颞叶伴18F-AV1451摄取增高,Tau蛋白显像呈阳性,结合18F-AV45阳性结果,可诊断AD。

  据付鹏教授介绍,AD患者的典型病理基础是神经元细胞外淀粉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及神经元细胞内Tau蛋白缠结。18F- AV45是可以量化AD患者脑内淀粉蛋白沉积的一类正电子显像剂;18F- AV1451是可以量化AD患者脑内Tau蛋白缠结的一类正电子显像剂,二者联合显像可以定性定量诊断AD,是目前AD神经病理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18F-AV45、18F-AV1451合成难度较高,故能开展相关检查的医疗机构较少。哈医大一院核医学科韩巍物理师团队是黑龙江省较早开展合成正电子新型药物的团队,先后成功合成了18F-PSMA-1007前列腺癌特异显像剂、18F-FAPI-04广谱显像剂、11C-MET脑肿瘤显像剂、18F-DPA-714神经炎症显像剂以及11C-CFT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剂多种新型分子探针,推动黑龙江省核医学诊疗蓬勃发展,此次18F-AV45及18F-AV1451成功合成极大助力了神经核医学分子成像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9年,经历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集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医学诊疗中心,拥有省内第一台一体化PET/MR。

  付鹏教授表示,多年来科室针对诊断率低、病灶小、手术难度高的疑难病种,在省内率先开展双核素一日法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瘤、肝胆动态显像、盆腔血池显像、99mTc-PYP 心肌淀粉样变显像、18F-PSMA-1007前列腺癌特异显像、18F-FAPI-04广谱肿瘤显像、11C-MET氨基酸代谢显像、18F-AV45及18F-AV1451 AD神经病理显像、11C-CFT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PET/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等高新医疗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确的检查结果,帮助患者制定更加高效优质的治疗方案,助力黑龙江省精准医疗,使广大龙江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教玉颖)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