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玛:以文促旅 以旅兴文 加速文旅产业驶入“快车道”-新华网
2023 08/24 14:06:36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黑龙江呼玛:以文促旅 以旅兴文 加速文旅产业驶入“快车道”

字体:

  巍巍兴安,茫茫林海。

  穿过云层,从高空俯瞰,一座被层层森林萦绕的城,静静伫立在源源流淌的黑龙江边。

  因为一场会,这座城改变了以往的内敛,以包容开放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宾朋,这就是呼玛。

  8月23日-24日,大兴安岭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黑龙江省呼玛县举办。

  一场会点燃一座城,一场会掀起了八万里兴安的“呼玛记忆”。

  以文促旅 这就是呼玛

  推开呼玛博物馆的大门,馆藏的一个个石器、一幅幅岩画、一块块陶片、一口口铁铜锅都在讲述着呼玛的历史。

  呼玛,因呼玛河得名,达斡尔语意为“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

  呼玛县历史悠久。1682年清政府派军队进驻呼玛尔建设木城。1914年设立县治,称呼玛县。1946年8月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黑河行署,1969年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目前,呼玛县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辖6乡2镇54个行政村。

  呼玛县拥有独特的大冰雪、大界江、古战场、古驿站、少数民族风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现代人找冷、找奇、找纯、找净的理想之地。

  以旅兴文 这里有渊源的鄂伦春文化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首《勇敢的鄂伦春》传唱大江南北,小时候每次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就对歌词里神秘的鄂伦春族充满了好奇。

  1953年,鄂伦春族群众从白桦林中走出来到呼玛河畔建村定居,从此告别桦皮为屋、兽皮为衣、瘦肉为食的原始狩猎生活,在白银纳开启了新生活。

  据了解,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是塔河至呼玛主要旅游通道的节点乡镇,占地面积4.2公顷,设有手工作坊、酿酒作坊等设施。

  近年来,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充分运用互联网宣传模式,打造“古伦木沓节”“鄂族春节”等本民族特色旅游品牌。整合利用现用资源,采用雕塑、手工作坊、互动游戏等方式,引导游客进行游览体验,进一步了解鄂伦春族文化。因地制宜探索观光旅游、创意旅游、沉入式旅游等旅游业态。

  以旅兴业 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

  

  听松涛、观白云、赏蓝天……

  边城呼玛,风景如画。当双脚开始丈量画山时,便已身处画中的世界。

  

  你有一个武侠梦吗?在距离呼玛县12公里的地方,有这样一块宝地,它是金庸笔下的藏宝胜地——鹿鼎山。在这里,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一饱鹿鼎山的秀丽美景,圆你一个武侠梦!

  

  在森林里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课本上的知识跃然眼前;在标本馆认识鸟类、了解植物,探索神秘的动物世界;在宿舍与小伙伴谈天说地,聊未来聊理想……走进金山森林研学基地,在见天地之大的同时,一路收获、学习、成长,感受森林赋予的自由。

  

  曾经的旧砖窑,华丽转身变成现在人们非常热衷的呼玛尔自驾营地。抛开城市的喧嚣,自驾来到广袤的大兴安岭,与繁星作伴入眠,在清晨的鸟鸣声中苏醒。

  近年来,呼玛县完善全域旅游规划,打造鹿鼎山、画山、白银纳特色民族村寨、呼玛尔自驾游营地、金山森林研学营地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加大特色文旅资源深层开发,深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文化资源,抓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持续推进文旅产业稳中优进,真正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为“金山银山”。

  

  以会促旅 呼玛县践行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大兴安岭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呼玛县把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载体,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呼玛”为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祖国最北农业生态县。

  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民生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形成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了生态主导型经济体系,推进交旅融合,突出四季特色、融合“六大要素”,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构建起了旅游产业“全景+”经济体系,不断探索高纬寒地生态化治理及林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之路。

  2021年,呼玛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呼玛县荣获“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称号。

  万年的文明、千年的底蕴、百年的奋斗,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呼玛的历史新起点,勤劳勇敢的呼玛人,为建设产业兴旺、城乡宜居、百姓富足、文化靓丽新呼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