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肝脏挽救两条生命 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省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新华网
2024 01/12 09:46:50
来源:哈医大二院

一个肝脏挽救两条生命 哈医大二院完成黑龙江省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

字体:

  一个11岁,一个64岁,两个毫无交集的陌生人,却因为一场高难度的手术,紧密联系在一起。2023年12月18日,哈医大二院成功完成黑龙江省首例劈离式肝移植、黑龙江省首例儿童肝脏移植。目前,两人恢复情况良好,儿童患者正在逐步康复中,成人患者已于2024年1月4日顺利出院。

小鑫转回普通病房,普外科主任崔云甫教授、手术室李艳双总护士长、麻醉科副主任丁文刚教授,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钟翔宇教授、副主任姜兴明教授、刘月萍护士长去看望小鑫

刘先生出院前和邰升教授团队合影

  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是将一个供肝劈离成两部分,分别移植给两名终末期肝病患者同时获得新生,是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肝移植手术之一。此次手术由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主任崔云甫教授、普外科六病房主任邰升教授、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钟翔宇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肝源来自于哈医大四院肝胆外科副主任、OPO主任孟醒初教授团队。

  崔云甫教授表示,哈医大二院有肝移植历史悠久,“换肝人”张胆已健康存活27年,生存时间全国第二,至今仍工作在一线。随着学科不断的发展进步,目前哈医大二院普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病理科、感染内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组成的移植团队手术水平全省领先,先后完成了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全国首例废弃部分肝组织进行脾窝异位辅助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劈离式肝移植在临床上的成功实践,将在缓解肝源紧张方面起到一定作用,挽救更多肝病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儿童肝源紧张的状况将得到极大缓解。

崔云甫教授、钟翔宇教授、姜兴明教授、王志东教授、康鹏程副主任医师和李景林主治医师等人为小鑫进行肝移植手术

  11岁的患者小鑫由于常年患病,生长缓慢,无法到学校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12月1日,小鑫来到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进行对症治疗,调整各项指标,等待肝移植。由于小鑫父母的血型与他不符,无法行亲体供肝移植,只能等待供肝。

邰升教授、林雨佳副主任医师、孙晨副主任医师、胡彦华副主任医师等人为刘先生进行肝移植手术

  另一名患者是64岁的刘先生,八年前被确诊为乙肝肝硬化,依靠服用药物延缓病情发展。两个月前发现肝脏上长了一个直径5厘米大小的肿物,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收治在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六病房。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了肝衰的情况,生命垂危。

  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小鑫和刘先生都匹配成功。邰升教授、钟翔宇教授与孟醒初教授团队对两位患者情况进行详细沟通。由于供肝情况良好,孟醒初教授团队将供肝劈离,分离成左外叶和右三叶,实现一个供肝同时拯救两个患者。

小鑫转回普通病房之前,与ICUB区副主任叶明教授团队、钟翔宇教授、姜兴明教授合影

  邰升教授表示,不同于全肝肝移植手术,劈离式肝移植需要先将一个供体肝精准地分割成两个解剖功能单位,保证分割后的肝脏都留有重要的血管、胆管,能分别满足两个患者的需要。经过精准计算,决定肝脏右三叶移植给成人,左外叶移植给儿童。

  12月18日,完成劈离的两个肝脏从哈医大四院转运至哈医大二院。手术室李艳双总护士长,麻醉科副主任丁文刚教授带领团队为两台肝移植手术保驾护航。崔云甫教授、钟翔宇教授、王志东教授、姜兴明教授、康鹏程副主任医师和李景林主治医师等人为小鑫进行手术,由于小鑫的血氧、血压都很低,麻醉医师密切关注手术全程,确保手术安全实施,团队成功将左外叶供肝实施了背驮式肝移植,新的肝脏在小鑫体内工作了起来;同时,邰升教授、林雨佳副主任医师、孙晨副主任医师、胡彦华副主任医师等人为刘先生进行手术,将带有肝中静脉的右半肝进行了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两人被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观察。重症医学科ICU-B区主任叶明教授带领团队及相关的神经内科、心内科、儿科给予了小鑫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已转回普通病房。刘先生术后第三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已顺利出院。

  据钟翔宇教授介绍,门静脉海绵样变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周围生出的侧枝血管或新生血管逐渐形成蜂窝状静脉,其血管看起来乱如“蚯蚓团”。这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儿童多为原发性,由先天发育异常而导致,若不及时治疗,对肝脏、脾脏、胃肠道等都可能造成损伤,严重的可以致命。门静脉海绵样变根治手术是目前普外科最难的手术之一,对病因的精准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是关键。

  据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王广志介绍,哈医大二院作为我国最早研究脏器移植的医院之一,专门设立OPO器官捐献办公室,已获批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所有大器官移植手术资质,并均已成功开展。(田为 曹玥)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