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主任医师团队开展黑龙江首例脉冲电场消融手术(PFA),并取得满意的即刻手术预后。脉冲电场消融术进一步提高了房颤导管消融的效率和安全性,为房颤导管消融提供了新选择,为房颤消融治疗带来了变革。
今年52岁刘先生在一年前出现了阵发性心悸,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一周前,刘先生心慌情况明显加重,他来到哈医大二院心内科,进行了心电图、心脏超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静脉三维成像、24小时holter等相关检查,最终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李述峰主任医师团队为刘先生实施了脉冲电场消融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消融导管送入指定位置后发放脉冲消融,共计放电15次,耗时约5分钟。刘先生房颤电位消失,心脏恢复正常规律跳动,手术全程用时仅一个半小时。术后刘先生自觉明显好转,房颤没有再发作。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表示,脉冲电场消融是通过对组织施加微秒级乃至纳秒级的高压电脉冲使细胞凋亡,与传统的射频和冷冻能量相比,可选择性的损伤心肌,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从而避免传统射频及冷冻消融带来的食道损伤、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放电时间非常短,同时不依赖热效应产生组织损伤,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PFA已成为继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后的第三种房颤消融治疗的新方法。
据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每年住院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倍,全因死亡率比普通人高2倍。针对房颤,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理想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控制房颤的治疗措施,针对部分房颤病人,可作为首选治疗。
哈医大二院房颤中心2008年成为卫健委首批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含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培训基地。目前是黑龙江省累计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数量最多的医院,唯一一家开展全部导管消融种类的中心。多次获得“数据填报先锋奖”“特殊贡献奖”“规范抗凝先锋奖” “房颤综合管理示范基地”“房颤中心省级联盟建设先锋奖”等。(田为 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