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救治63天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助力肺移植患者“重生”-新华网
2024 05/24 17:19:32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接力救治63天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助力肺移植患者“重生”

字体:

  经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术前、术后63个日夜的精心医治和护理,近日,因肺间质纤维化进行双肺移植手术的患者吕先生,以顽强的意志“闯”过出血、休克、感染、排斥等重重险关。目前,患者已顺利转出重症医学科病房,转至胸外科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左)、王立平护士长(右)鼓励患者早日康复。

  据介绍,2023年12月,49岁的患者吕先生被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今年3月初,吕先生因“高烧不退、喘气困难”送至哈医大二院就诊。15天内病情逐渐加重,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后仅能靠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维持生命,经过哈医大二院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认为肺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但是,因不可抗力因素,患者与第一次肺移植治疗失之交臂。此时,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二病房李明副教授安慰家属,“你进,我们陪你风雨与共;你退,我们护你舒适得安”。

  4月10日21时许,哈医大二院胸外科主任张临友教授带来好消息,一位脑死亡患者志愿捐献器官,供体肺与吕先生配型成功。4月12日,在哈医大二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合作下,哈医大二院胸外科张临友教授团队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梁朝阳教授团队共同为吕先生实施了VV-A ECMO(人工心肺机)支持下双肺序贯移植手术。肺移植手术于4月13日凌晨结束,患者吕先生转至重症医学科病房进行治疗。

  术后危机来临,患者出现了顽固的心源性休克,在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及VV-A ECMO(人工心肺机)支持下,循环仍难以维持,血压低至56/40mmHg。患者主管医生李明副主任医师、温良鹤副主任医师及展云飞护士等不断尝试调整治疗措施,患者血压终于稳定下来。

  4月13日清晨,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叶明教授、李海波教授、姜雪松副教授带领血流动力学团队,通过床旁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手段,精准分析患者病情,并果断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改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随着治疗手段升级及监测手段精准化,患者循环逐渐稳定。4月16日,患者吕先生闯过循环衰竭这一术后难关。

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李明副主任医师、温良鹤副主任医师为患者置入VV-A ECMO(人工心肺机)生命支持。

  在随后的几天里,患者吕先生又出现了移植后的肺出血、毛细血管渗漏、腹胀、营养不良、肌萎缩等并发症。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抓住患者病情的主要矛盾,科学分析呼吸力学监测数据,采取气道保护策略、俯卧位通气、每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前沿医疗技术,辅以康复、中医针灸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渡过一个个术后难关。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16名护士采用三班倒的方式守护在患者床旁,除换药、翻身、吸痰、灌肠等日常护理外,经常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与焦虑情绪。

  术后第6天,吕先生逐步撤除VV-A ECMO(人工心肺机);术后第9天,撤除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管;随后,逐步开始康复治疗,恢复胃肠道营养,停用镇静镇痛,撤除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尝试脱机训练……术后第30天,患者顺利转出重症医学科病房,在胸外科继续治疗。目前,患者已经能够经口进食,下床站立。

患者吕先生一家的感谢信。

  5月12日,在护士节、母亲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患者吕先生一家为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们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表达感谢。

  据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韩艺教授介绍,移植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通力合作,哈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拥有丰富的器官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经验,作为移植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心,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缜密的临床思维、先进的脏器支持技术、多方位的监测手段,将帮助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据介绍,器官移植是对医院“应战”技术实力、统筹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术后监管能力的综合考验。哈医大二院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迅速,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角膜移植等领域积累丰富经验,早在1993年哈医大二院就迈出了对肺移植手术的探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拥有肺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于2018年完成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双肺序贯移植手术以及一例单侧肺脏移植手术。(田为 杨嘉安 叶其乐)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