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陆朝阳教授、林汉副教授带领肝移植团队完成黑龙江省首例双成人受体劈裂式肝移植手术,一颗大爱奉献的肝脏,被一分为二移植给两位终末期肝病的受者。
陆朝阳教授带领团队完成劈裂式肝移植手术
7月26日,哈医大一院器官捐献协调办公室接到一位因外伤后生命垂危病人家属打来的电话,按照逝者生前遗愿,自意捐献肝脏挽救他人生命。哈医大一院肝移植团队决定采用劈裂式肝移植技术,将捐献的肝脏一分为二,移植给两位终末期肝病的病人,让这份爱充分延续。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成功将供肝匹配给两位终末期肝病病人。
据陆朝阳主任介绍,劈裂式肝移植是将一个完整的肝脏劈成两个独立发挥正常肝脏功能的部分,通常供给一成人一儿童,供给两个成人因技术难度更大,风险更大,较少进行,不同于供给成人/儿童,双成人供肝因为对血管及胆道的分割要更具技巧,需要整形重建的血管也更多,目前只有成熟的肝移植中心才能开展,但这却是未来肝脏移植技术发展的方向。陆朝阳教授团队术前利用三维成像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供肝质量、体积和重量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缜密地评估与测算,对两位成年受者的各项指标也进行了精准评估,充分进行“劈裂式肝移植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7月30日早6时,陆朝阳教授早早来到手术室,肝移植麻醉团队、手术室团队、器官捐献办公室、黑龙江省红十字会、输血科、病理科和ICU等辅助团队准备就绪。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和器官捐献办公室的见证下,移植团队对捐献者进行感谢与默哀后,由陆朝阳教授和林汉副教授精细分离肝脏的血管和胆道,通过术中病理和X线造影的方式评估供肝可安全地分成左半肝(带肝中静脉和下腔静脉)和右半肝供两名成人使用。顺利完成了肝脏劈裂和器官保持液灌注,整个劈裂过程整整持续了4个小时。随后,陆朝阳教授为男性受者(28岁,家族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行右半肝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用捐献者血管对右半肝供肝进行肝中静脉重建,并用纤维血管技术对供肝的动脉、静脉、胆管与受者相关结果一一进行重建。同时,林汉副教授为另一位女性受者(38岁,肝包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巴德-吉亚利综合征)进行左半肝原位肝移植。
经过11个小时的奋战,黑龙江省首例双成人受者劈裂式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每人获得一半肝脏的两个受体安全离开手术室,返回病房。两位受体术后第1日就脱离呼吸机,术后第2日开始进食,术后第5日离床活动。在哈医大一院肝移植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术后第13日“一肝二受”的两位肝移植病人康复出院。
右半肝受者康复与主刀医生陆朝阳教授在一起
左半肝受者康复与林汉副教授在一起
据介绍,作为黑龙江省最早获得国家肝脏移植资质的医疗中心,哈医大一院肝移植事业在姜洪池教授与孙备教授的关注下,肝移植团队在陆朝阳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肝脏移植的数量与质量逐年攀升,常规开展DCD肝移植、活体肝移植。为应对供肝短缺的局面,并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肝移植需求,陆朝阳教授带领肝脏移植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开展劈裂式肝脏移植手术,将供肝“一分为二,一肝两受”在现有条件下扩大了紧缺的肝源池,代表着黑龙江省肝移植技术水平又上升了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