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2月20日电 20日,2024黑龙江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落下帷幕。这场以“新质启迪 科技焕新”为主题的大赛承载着黑土地上创新创造者的灵感迸发和智慧凝结,作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个由黑龙江省总工会发起的展示平台必将成为营造全社会浓厚创新氛围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激发全省职工、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为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科技动力。
黑龙江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吕光英致辞。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生致辞。
黑龙江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杨巍主持大赛开幕式。
本次大赛由黑龙江省总工会、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工信厅、黑龙江省国资委共同主办,黑龙江省教科文卫体工会,黑龙江省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管企业国防工业工会,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会共同承办。
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据主办方介绍,11月下旬,大赛通知发布后,立刻得到了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来自38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机构的85个科技创新项目参赛,60余所企业、单位提交技术需求。主办方从创新创业专家库、中小企业服务专家库和有关专业选调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公开透明地进行初评工作,评选出入围决赛职工16名和三等奖14名、优秀奖55名。
企业需求汇总。
在决赛现场,16名入围选手展开激烈角逐,选手们通过精彩地展示和生动地讲解,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评审专家团队经过严格评选,最终6名选手获得一等奖,1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
大赛奖杯。
入围决赛的选手现场讲解项目。
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张娜受访时说,感谢黑龙江省总工会提供的梦想舞台,让自己能够与众多志同道合者交流切磋,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意义的认知。通过本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她深刻认识到科研成果不应仅停留在实验室和学术论文中,还要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社会与企业才是科研的最终归宿。
决赛评审专家团认真评审中。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社会服务学院副院长韩东在本次大赛上获得二等奖,他告诉新华网,“今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也是成长和希望。参赛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评审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启发,丰富了我的创意设计,衷心感谢主办方的辛勤劳动。”
获得本次大赛三等奖的选手哈尔滨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王博,他的获奖作品是《安全应急管理大数据智能管控平台》。他说,作为龙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未来将立足专业提升创新能力,为黑龙江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添砖加瓦。
活动现场。
采访中,选手们在感谢黑龙江省总工会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也对工会工作的未来充满期待。他们说,希望工会未来加强对职工创新成果转化的引导,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展示平台,并在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搭建对接平台,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型、创新与成果转化事业的发展。
决赛颁奖现场。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生表示,这次大赛的举办,将进一步激发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为推动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发挥重要作用。
颁奖仪式现场。
黑龙江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杨巍说,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性优势,引领全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各级工会组织扛起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政治责任与担当,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提质增效。
黑龙江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吕光英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提出举办本次大赛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黑龙江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生动实践。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工会工作的组织优势,开拓创新开展工作,为全省各地职工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场景,为我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曹叠峰、黑龙江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毅、黑龙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喜林以及各主办、承办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工会负责同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骨干代表,相关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文字:颜秉光 郭梁越
图片:才萌
视频:史峻诚 颜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