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全国人大代表陆晓琳:“创二代”要传承,更要创新-新华网
2025 04/16 17:04:33
来源:新华网

“90后”全国人大代表陆晓琳:“创二代”要传承,更要创新

字体:

  新华网哈尔滨4月16日电(记者杨思琪、何山)面对海外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她选择回国;面对海外技术项目“硬骨头”,她迎难而上。

  “90后”全国人大代表陆晓琳,担任博发康安控股集团董事长。自2014年进入公司以来,她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参与完成多个国际大型项目建设。

  短短几年间,多项电站专利技术被应用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国项目,为中国电站设备“走出去”贡献智慧与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她像一个战士,面对困难,总能找到解决之道;更像一个探险者,面对未知,总能带来惊喜和突破。

  “年轻人就是要敢拼、敢闯、敢干,不然拿什么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对于青春,她这样定义。

  记者:最近,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科技走红网络,不少人担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力,对此您怎么看?

  陆晓琳:前沿科技如何改变传统工业,是我非常关注的话题。在我看来,我们要积极探寻更多路径,让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更好为人类服务。

  我所在的集团于1995年改制成立,旗下的电站设备业务属于传统行业。我刚进入公司时,整个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我有幸参与管理的首个重大项目,是当时中国出口老挝的一个大型火电站工程总承包项目。在竞标过程中,我和团队精心筹备,自主研发出多项核心技术,成功攻克大型火电站磨煤机与当地煤种不适应的难题。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技术的力量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更能为中国企业赢得尊严。要实现产业报国,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企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

  记者:现在一些“创二代”不愿意接班,您是怎么考虑的?

  陆晓琳:“创二代”不想继承家业,有的是觉得自家产业属于传统行业,缺乏吸引力;有的则是不想被束缚,毕竟接班就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多责任。

  在我看来,“接班”,传承的绝非仅仅是产业,更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随着时代发展,第一代创业者打拼出的事业,很可能步入一个新的转折阶段。上一辈创业时的满腔热情、管理团队的方法与技巧,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同时需要顺应新的趋势和要求继续开创。

  其实,人生并非只面临选择题,有些实则是必答题。每个行业都处于转型的浪潮之中,不转型必然会被淘汰,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的变化。许多知识与技能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始终踮起脚尖去摸高。

  我相信,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领会,如果置身事外,只能雾里看花。过去,父亲是我的引路人,而后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我相信之后他会转变为默默的陪伴者。而我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引领企业新发展的领航人。

  记者:作为企业家,您喜欢招聘什么样的年轻人?

  陆晓琳:首先,应当有着质朴的踏实劲儿,就像春天默默扎根生长的幼苗,不张扬,却一步一步稳稳地向下扎根、向上伸展。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一定会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责任心,是一个对待工作的底色。其实,大多数工作岗位并不苛求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态度。一些员工能力虽强,但频繁跳槽,长远来看不利于自身成长。相比之下,我更欣赏那些默默耕耘、用行动说话的人,努力总会被看见。

  在招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95后”“00后”很有激情,我们非常看重那份对工作热爱和全力以赴的决心。而在社招时,则更关注个人履历,是否与公司文化、岗位契合。

  记者:对于如何促进青年就业,有什么建议?

  陆晓琳:就业关系青年成长和未来,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我期待能有更多促进就业的好点子、好政策落地,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多工作岗位,通过建立健全青年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岗位信息与青年求职信息的精准匹配。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迎来新一轮专业调整潮。“智能+传统工科”成为新设专业的典型模式,催生了数字经济、智慧工程等一批热门专业。对于高校来说,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使专业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

  就业有选择,青春不设限。一方面,青年学生要注重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理念,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勇于尝试新的领域和行业。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时代更迭,希望越来越多青年敢于挣脱传统的束缚,敢于直面未知的挑战,用智慧与勇气,书写自己的传奇,铸就未来的辉煌。(完)

【纠错】 【责任编辑:才萌 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