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梅:揭秘消化道肿瘤高发真相 守护龙江人“第二大脑”-新华网
2025 04/29 10:23:29
来源:新华网

孙晓梅:揭秘消化道肿瘤高发真相 守护龙江人“第二大脑”

字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重大疾病防控”,黑龙江省医院副院长孙晓梅以“消化道健康守护者”的使命担当,将国家战略与地域实际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胃肠道肿瘤科普宣传工作,守护龙江人“第二大脑”。

  同时,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孙晓梅主导了“全链条早癌筛查工程”,其创新实践为全国同类地区消化道疾病防控提供了可复制的“龙江方案”。

  新华网:据公开数据显示,黑龙江省胃肠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胃癌和结直肠癌。您认为这与地域饮食、生活习惯或筛查意识有何关联?

  孙晓梅:胃肠道肿瘤的发病是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家族和基因因素占主要位置,其他就是生活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另外一些感染因素、慢性炎症,比如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而肠道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也是引起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

  黑龙江省胃肠肿瘤高发从家族基因方面没有统计学数据,而某种饮食习惯不好和人们消化道肿瘤筛查意识不强是有关的。比如饮食生活习惯,黑龙江地区处于我国最北方,冬季漫长,传统饮食以腌制食品比如酸菜、各类咸菜,熏酱制品比如红肠、熏鱼等较普遍,这类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亚硝酸盐是已知的致癌物质之一。

  还有东北人比较喜欢吃烧烤,大家知道烧烤类食物中苯并芘较多,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还有东北天气寒冷,大家喜欢喝酒,尤其是高度酒暖身,而酒精也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摄入这些致癌物质,就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慢性炎症、细胞突变导致肿瘤发生。

  另外冬季取暖、房屋装修排放不好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会通过呼吸或食物间接增加胃肠道肿瘤的风险。北方冬季户外运动减少,导致肥胖患者增多,而肥胖是胃肠道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有,北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结直肠炎症,慢性炎症会导致癌症。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外,黑龙江地区人们的胃肠镜筛查意识不够,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做胃肠镜,而胃肠道肿瘤在早期能够通过内镜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阶段是没有症状的。我们常说,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是没有典型症状,而等到有症状再来做胃肠镜检查基本都是进展期或者晚期,治愈率明显下降,而死亡率明显升高。

  新华网:我们了解到,您曾经提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能否分享一个令您印象深刻的早癌筛查案例?

  孙晓梅:有很多早癌筛查成功的病例,一个幸运的病例是我父亲朋友的妻子。这位患者的丈夫出现便血情况,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直肠癌进展期,并出现肝转移,一年左右就去世了。患者担心自己会和丈夫患有同样的肿瘤,到医院进行早癌筛查,检查后发现是早期胃癌,手术进行了切除。这是个很幸运能在早期发现并治疗的病例,是不会影响寿命的。

  胃癌手术一般都要切除3/5到2/3左右的胃,整胃的容积变小了,非常影响生活质量,但这样的病例非常多。所以我们经常叮嘱一些患者要注意定期来医院随访,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做胃肠镜的筛查。

  新华网:针对黑龙江省胃肠肿瘤高发的特点,黑龙江省医院在胃肠肿瘤早筛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创新举措?

  孙晓梅:首先要从人们的自主意识上入手,加强各个途径的宣传,我做过大量科普宣传工作,比如最近的一次是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省卫健委的策划下,作了一堂题为“守护好我们第二大脑的家”的科普讲座,希望大家更多了解胃肠道肿瘤防治知识,了解胃肠镜筛查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积极参加到社区粪便基因筛查胃肠道肿瘤的项目中,为社区推送来的基因检测阳性患者进行胃肠镜检查,筛查早期胃肠道癌。还有很多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的胃肠镜技术还不成熟,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首批龙江名医,我在黑龙江省卫健委“院包县”的倡议和大力支持下,在黑河市逊克县等边远地区建立内镜工作室,到伊春市、七台河市、五常市等地的县乡开展义诊活动,并到当地医院教授消化内镜技术,对基层医院开展胃肠镜筛查做了很多工作。

  黑龙江省医院有7个消化内科,所有科主任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黑龙江省的早癌筛查工作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跟上全国乃至世界的步伐。

  新华网:有一种说法——“十人九胃病”。针对这种情况,您认为公众在胃肠道健康认知上存在哪些误区?如何纠正?

  孙晓梅:有两大方面是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第一是过于轻视胃肠道肿瘤筛查,认为只有出现症状才需要做胃肠镜检查,但早期胃肠道肿瘤没有任何症状,等有症状就来不及了。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太过焦虑,有一点儿胃肠道症状就“小题大做”,我遇见过一年内做两三次胃镜的患者。其实,胃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第一大脑”因为压力、休息不好等因素影响,就会造成“第二大脑”有症状,比如腹痛腹胀嗳气等。这都是功能性的,并非胃肠道肿瘤。

  针对这两种误区应该怎么去纠正呢?就是让大家了解,什么情况应该做胃肠镜筛查。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制定过很多指南,其中就有胃肠镜筛查适应症。比如说胃镜和肠镜,目前认为年龄在40岁以上,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如胃癌或结直肠癌,或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炎症等,符合其中两点,就需要做胃肠镜筛查。

  还有喜欢喝酒或吸烟,有不良饮食习惯或不良嗜好的人群,也需要做胃肠镜筛查。

  新华网: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体重管理”从个人关注上升到全民话题,“减肥瘦身”也成为热词。“减肥瘦身”离不开基础代谢,基础代谢又和肠道菌群息息相关。那么,普通民众如何通过饮食或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作为消化科和消化内镜医生,在减重方面有什么新的方法?

  孙晓梅:减重其实也是一个综合话题,目前有很多方式,比如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运动和饮食联合疗法、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等,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肠道菌群移植疗法也有很多成功的研究成果。无论哪种方法,其实选择合适的,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很重要。

  普通民众可以在饮食等方面调整肠道菌群,比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含有OMEGA-3脂肪酸多的食品,以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为主,另外一些饮食习惯如生酮饮食、间歇性禁食、地中海饮食方式等也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还有药物和手术,消化内镜医生可以通过肠道菌群移植和内镜下胃肠转流支架术等方式助力减重事业。还可以通过内镜下做胃黏膜的切除,达到缩小胃腔的一些治疗,这都是消化内镜医生能够在减重领域做到的一些治疗。

文字:李国红 郭梁越

视频:才 萌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