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牛接生、掏牛屁股、修牛蹄……这位兽医被千万粉丝“催更”-新华网
2025 05/04 22:34:50
来源:新华网

给牛接生、掏牛屁股、修牛蹄……这位兽医被千万粉丝“催更”

字体:

  新华社哈尔滨5月4日电(记者戴锦镕、张启明)清晨五点多,黑龙江省巴彦县龙庙镇的乡间小道上,一辆沾满泥点的轻客车碾着晨露出发了。“龙兽医,我家牛有点腹泻,你啥时候来呀?”“猪直肠脱出了,快点过来”……驾驶座上,51岁的乡村兽医龙殿俊不时接打着乡亲们的电话。

  龙殿俊,网名“龙腾虎跃龙兽医”,1995年开始从事兽医工作,2023年,朴实的龙兽医在儿子龙宣庆的镜头下走红,千万粉丝直呼“根本看不够”。走红后,龙兽医的家里时常有媒体到访,他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但还是围着“牛腚”打转。

  “我喜欢下屯子给动物看病,每次到外地参加活动心里都放心不下这些动物,就想赶紧回来。”一年掏牛屁股三千多次,修牛蹄、洗牛胃、剥胎衣……从小鸡仔到老黄牛,都难不倒龙殿俊。

 龙兽医正在给牛输液。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这位被乡亲们喊了三十年的“龙兽医”,几百个本子里存着大半个镇的牲畜病历——从难产的母牛到受伤的羊羔,他的出诊记录守护着近千家养殖户的希望。

  给牛量体温、听诊,追着牛跑、打针、输液,在龙庙镇冬青村村民高臣家里,龙兽医的一番操作让他竖起了大拇指。“牛的肠胃有点问题,昨天他给输液后今天就好多了。”高臣说,附近的养殖户家里动物生病都找龙兽医,大家叫他“神医”。

  “给牛输液,扎针要‘快准狠’,刚开始我也扎不到位,现在已经能飞针了。”龙兽医拿着输液针头,对着牛的颈静脉扎下去,吊瓶里的药液迅速变少。“给牛输液很快,几分钟就输完了”“牛的血管和家里用的筷子差不多粗”“牛的鼻子如果湿湿的有汗,大概率是生病了,干的就没事”……提起动物,平时寡言的龙殿俊如数家珍。

  为了方便出诊,龙殿俊买了一辆轻客车,后备箱装着满满登登的药品、医疗设备,是一个移动的兽医诊所,每天都会行驶一二百公里。“让养殖户把动物牵过来不方便,我就提供上门服务。”行医三十多年,他早已把养殖户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天出诊前,他会在心里先规划路线,把相近的几户放在一起看。

  脑中的地图,手机里的通讯录,本子上的出诊记录,后备箱里的药品设备,缝缝补补的衣服,摇摇晃晃的车伴着他走过春夏秋冬。

  儿子龙宣庆说,父亲几乎没有陪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去年大年三十,一家人在城里吃着年夜饭,有养殖户打电话来让我爸接生,他二话不说就开车走了。”龙宣庆说,有时候父亲正在直播带货,碰到养殖户打电话过来,穿起衣服就走。“直播比给动物看病挣得多,但我爸在乎的不是钱。”

龙兽医正在给牛听诊。新华社发 顾景坤 摄

  多年来,村民欠他的账累计有六七十万元。“有的养殖户家里确实困难,我也不着急要,等他们有钱了会给我的。”对于欠账,龙殿俊不大往心里去,欠款户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依然驱车前往。

  龙殿俊的朋友圈里,既有自己拍摄的工作日常,也有深夜出诊时即兴写下的诗句:“夜色朦胧树相伴,出诊继续无杂念。乡间小路地平线,日行数里连轴转”;还有观察养殖户生活的生动白描:“养牛户起得早,鸡不叫忙铡草”。

  这些带着牲畜体温的视频和沾着泥土清香的句子,在日复一日的出诊路上记录着一位乡村兽医最本真的热爱。“乡亲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不在屯子里心就不安定,我至少还能干20年。”

  现在,还有年轻人专程来和龙兽医学习,龙宣庆也对乡村兽医的行业更加感兴趣,想和父亲一起在各地开连锁兽药店,帮助更多的养殖户解决困难。“以前总想着出去,现在发现黑土地上有很多创作源泉,我会继续记录父亲的日常,用新技术传播老手艺,让父亲的医者仁心照亮更多角落。”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