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一病房(创伤骨科)联合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位98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二天,老人便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坐起并下地活动,术后第三天恰逢老人99周岁生日,这份“重生”的礼物让医患共同见证了哈医大二院骨外科多学科团队突破高龄禁区、勇攀技术高峰的担当。
医护团队共同为孙爷爷庆祝99周岁生日。
98岁的患者就诊一周前因跌倒导致股骨颈骨折,活动严重受限,家人带他到哈医大二院骨外科一病房寻求治疗。哈医大二院骨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韩剑锋教授表示,高龄老人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损伤,保守治疗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不仅承受剧烈疼痛,还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两年内死亡率高达50%。因此,面对患者超高龄、基础疾病多等挑战,哈医大二院创伤骨科迅速启动MDT团队会诊,心内科优化心肺功能、麻醉科制定精准麻醉方案、营养科强化术前支持,通过全面评估将患者调整至最佳手术状态。
经过术前的缜密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哈医大二院麻醉科和手术室全程护航,韩剑锋教授带领团队采用微创置换技术,仅耗时30分钟就完成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出血量不足50ml。术后遵循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6小时开始踝泵训练预防患者血栓,24小时内协助患者坐起改善心肺功能,48小时内在助行器辅助下患者尝试行走。
术后第二天老人在助行器辅助下尝试行走。
“高龄不是手术禁区,关键是精准评估与多学科配合。”韩剑锋教授强调。随着微创技术和围术期管理的进步,哈医大二院已常规为90+岁患者实施髋部手术。数据显示,手术治疗可使高龄患者并发症风险降低70%、1年内生存率提升至85%以上、90%患者恢复伤前活动能力。
专家提醒,老年髋部骨折要注意四点,一是老年髋部骨折后要立即送医,抓住黄金48小时,优先选择有骨科急诊能力的医院,与医生充分沟通,信任专业判断,拒绝“再观察几天”的侥幸心理。二是破除“高龄=手术禁区”的误区,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经过全面检查和精准评估,多学科团队会为患者制定最优诊疗方案。三是康复管理要遵从“站起来”到“走出去”的科学路径,术后6小时行踝泵运动防血栓,24小时内床边坐起,改善心肺功能,48小时内助行器辅助下迈出第一步,同时还要强化营养,长期防护。四是预防先行,居家、外出要做好防跌倒措施;强骨计划,65岁以上每年检测骨密度,骨质疏松早发现;日常补充钙质(牛奶、豆制品)、多晒太阳,适度力量训练;心理建设,鼓励老人参与社交,避免“怕摔”导致的自我封闭;家属陪伴训练,用鼓励代替过度保护。通过科学治疗与系统康复,老年髋部骨折不再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而是迈向高质量晚年生活的新起点。(田为 曹玥 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