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九分公司聚焦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和高质、高效种植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挖掘潜力,答好大面积单产提升“核心命题”。
玉米示范田地块。王岳 摄
“四精两管”筑牢单产提升根基
在第一管理区的玉米地块,自走式喷药机往来穿梭,有序进行叶面除草剂喷施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仔细检查喷药机作业速度、喷施药量及喷施高度,确保药量精准、搅拌均匀、雾化良好、施药匀速且不重不漏。
苗期管理决定成败。夏管以来,八五九分公司农业技术人员密切监测田间病、虫情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苗期病虫危害;同时,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提高夏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科技赋能精准调控
在第一管理区玉米高产示范田边的图版上,玉米改良技术要点引人注目。
“这块示范田的种植密度由常规每亩5500株提升至每亩6500株。通过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整体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加吸收面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成分,促进玉米生长和产量提高。”第一管理区主任助理常桂鑫介绍。
不远处,固定式水肥一体化设备静静矗立,工作人员轻点屏幕,567亩示范田的灌溉系统随即启动。“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我们精准调控水肥配方,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肥水充足。”常桂鑫说。
保护耕作唤醒黑土增产潜力
玉米播种后的深松作业为增加耕层厚度、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通气、提高耕地质量打牢了基础。“在播后苗前进行深松作业,作业的标准是25厘米以上。通过深松作业,玉米能够提前3~5天出苗,对产量提升也有帮助。”旱田部副总经理秦玉龙秦玉龙介绍。
去年秋天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打破板结层,春播前混拌秸秆与土壤深度交融。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少耕为核心的技术,让黑土地越种越肥,助力玉米产量越来越高。
在乌苏里江畔,精细化管理为大面积单产提升积蓄能量。今年,八五九分公司积极打造旱田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集成适时早播、深松放寒、立体分层施肥、促控结合等关键技术,通过科技加持,努力在金色的秋天交出玉米最高单产的优良答卷。(安彬 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