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园里,“推门听课”已成为一种常态。随机推开的教室门后,是教师们的日常课堂,是专注的评课交流,也是龙江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一个缩影。
2022年7月,黑龙江省教育厅与中国飞鹤乳业签署公益行动合作协议,中国飞鹤乳业通过黑龙江省飞鹤慈善基金会三年内投入650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支持教师能力提升项目。
“我们的根在龙江,回馈家乡,支持教育,助力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未来,是‘飞鹤’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希望通过这些公益项目,实实在在反哺家乡,为龙江培养更加现代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尽一份心力。”
根据协议,公益行动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100余万元,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关键环节,按照“最大化、科学化、精准化”原则,三年内支持开展“名师名校长精英培养计划”“名师名校长工作坊”“龙江乡村教师成长计划”等专项活动,覆盖全省13个市地、125个县区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姜同河介绍:“近年来,我省持续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着力破解共性难题,建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长效机制。”
为此,省教育厅创新实施“推门课”与“四级赛课”制度。“‘推门课’强调随机性,每学期对每位教师随机听课两节以上,当场评价反馈,结果与评优、考核、职称挂钩。三年来全省累计随机听课超400万节,有效激发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马旭说。
在肇东市聋哑学校,高级教师戢洋在省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后感慨:“赛课是提升教学真本领的好平台!”覆盖校、县、市、省四级的教学“大比武”,通过电脑摇号随机抽取参赛教师、限制连续参赛、赛题“禁重复”等规则,确保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三年来,全省组织校级赛课16.4万节、省级赛课9303节,教师参与率达95%以上。
得益于公益行动支持,1600余名在“飞鹤杯”省级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骨干教师赴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学校研修。教师学成归来后成为中坚力量:14人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524人主持名师工作室,272人斩获省级以上教学奖项。公益行动同时将培养关口前移。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级公费师范生王鑫在首届职前教师省级竞赛中勇夺艺体组特等奖时说:“竞赛让我提前体验真实课堂的挑战,更坚定了用艺术教育点亮孩子未来的信念!”
公益行动贯穿“五育融合”主线:在哈尔滨花园小学,“中国飞鹤五育楼”成为素质教育创新基地;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获150万元足球基金建设绿茵场;双鸭山学子通过飞鹤研学基地触摸现代工业脉搏。三年来,2100余人次初高中生获得助学金,公益行动多年累计资助逾7000名学子,并形成“助校、助教、助学、助研”全链条资助。
黑龙江省“政府主导、院校支撑、企业助力”的创新模式引发广泛关注,2023年在全国教博会分享经验。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打造‘龙江师资项目’和公益行动特色品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记者 赵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