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业“芯片” 夯实丰收根基-新华网
2025 07/17 11:50: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做强农业“芯片” 夯实丰收根基

字体:

  原标题:黑龙江省农科院刷新国内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最高纪录 做强农业“芯片” 夯实丰收根基

  在日前举行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竞买会上,省农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克豆91”以3155万元转让生产经营权,刷新国内大豆品种市场化交易最高纪录。

  这是省农科院今年第二次刷新科技成果转化纪录。此前大豆新品种“绥农148”以115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省内新高。

  “‘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实施成果转化1.2万余项,到账资金7.1亿元,连续两年位列省属科研院所转化榜首,在东北四省区省级农科院中转化规模名列第一。”省农科院副院长还红华道出成绩背后的“科创密码”:“即研即推、即创即转,我们通过制度改革和方式创新,积极为科技成果寻找好归宿,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攻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与时俱进保资源、育新种、推良种,省农科院一以贯之。

  “克豆91”是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支持下,由省农科院克山分院董全中团队历经10年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其粗蛋白含量46.52%,粗脂肪含量16.87%,试种3年比对照品种“北豆40”平均增产7.2%。黑龙江省普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克豆91”的“双高”品质,公司董事长吕守义表示,作为国家级大豆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非常幸运拍得“克豆91”,“我们将积极发挥大豆产业链链主功能,依托品种优势,联动10余个农场、30余个合作社和20余家深加工企业,让这粒种子在产业链上实现增值。”

  “十四五”以来,省农科院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737个,占全省1/4。2023年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该院水稻和大豆品种分占4席和6席;水稻品种“龙粳31”、大豆品种“黑河43”推广面积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松粳系列6个品种7次获全国优质稻食味金奖;2024年农业农村部推荐的150个主导品种中,我省5个上榜品种均为省农科院选育。此外,在高粱、谷子等杂粮,向日葵、麻类等经济作物以及果蔬、牧草、食用菌等领域,省农科院同样育成推广了大批新品种,助力全省种植结构优化。

  “我们还完成了国际首例猪T2T全基因组组装构建,育成的国审龙民黑猪新品种填补了我省40年生猪育种空白并辐射全国。”省农科院副院长卢淑雯介绍,他们研发的“瘠薄黑土地心土改良培肥技术”“侵蚀沟生态治理技术”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高效治理方案,研发的鲜食玉米收获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从主粮到杂粮、从种植到养殖、从土壤改良到智能装备,省农科院以全链条科技创新夯实了农业根基,为龙江现代化大农业装上“科技引擎”。

  机制破壁

  科技成果唯有扎根产业沃土,方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去,我们科研人员执着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意识不强。”省农科院成果产业处处长李国泰介绍,为破解“重研发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省农科院先后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方面,将成果转化审批权适度下放院属单位,实现“当天议定、当天签约”,为成果转化安上审批流程“加速器”;另一方面,明确转化净收益分配比例,将转化业绩与职称评审、人才认定纳入同等考核体系,让科研人员既得实惠又获荣誉。

  除了政策激励,省农科院更构建起成果转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企业化运营的黑龙江省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十四五”以来累计服务成果转化478项。尤其今年上半年,通过完善“专家论证”+“公开竞买”模式,实现转化溢价3210万元,连续两次刷新省内大豆品种转化纪录,创下全国大豆单品种单次转化最高金额。2024年至今,成果供给库和企业需求库常态化汇聚高价值可转化成果600余项、企业需求近500项,推动超60项成果进入转化环节;建设10个新优成果示范基地、2个概念验证中心,把“PPT成果”移到“田间地头”,80%以上转化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当场签约。

  一系列转化举措的落地见效,打通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链条。一项项科研成果真正成为激活农业产业活力的“金钥匙”。

  人才搭桥

  这个盛夏,龙江大地的热浪里涌动着科技兴农的热潮——省农科院启动了院地合作、科技包联活动,选派骨干科研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与全省13个市(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县(市)打通了科技增粮的有效途径。他们带着技术成果“沉下去”,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送到生产一线,又把农业生产一线的难题“带回来”,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解决科技产业供求对接难题。

  人才科技服务不止于田间地头,更延伸到企业车间。不久前,省农科院35名科研人员入选黑龙江省“科技总师”,即将奔赴龙江大地,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全新活力。

  人才流动之外,更有平台聚力。省农科院牵头组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将76家高校院所、企业和金融单位拧成一股绳,推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和协同运用。今年年初,省农科院土壤改良团队将土壤改良技术与配套装备成功转化到玖成集团,实现了我省在技术领域的首次千万级成果转化。“通过双方深入合作,我们有信心在黑龙江省耕地地力提升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方面推动技术的全面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玖成集团执行总裁殷晓龙表示。

  省农科院与省内外涉农企业共建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截至目前,337项(次)品种转化为企业创造超140亿元产值,见证着科技赋能企业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让创新活力在产业链各环节充分涌流。

  “省农科院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龙江担当,以科技创新支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责主业,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硬核支撑。”省农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宇辉表示,“未来我们将牢牢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在核心种源、黑土保护、智能农机、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关键领域重点发力,以自主创新筑牢现代化大农业根基,让黑土地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王红蕾 记者 周静)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