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工作人员深入巴彦县松花江乡五一村查看水稻长势
今年七月,在农人期盼甘霖的目光里,在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将金融活水化作田垄间的“及时雨”、纾困破题的“金钥匙”、连通万家的“暖心桥”,巴彦支行的工作人员用汗水和智慧在乡土间书写着一份份温暖的答卷。
在哈尔滨市巴彦县,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客户经理们的裤脚常沾着田埂的泥土,脚步总踏着农事的节拍。他们深知“农时不等人”,金融服务的“及时雨”必须精准落在有需求的“旱田”上。
“真是雪中送炭啊!”巴彦县丰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辉指着千亩玉米田感慨万千。当时春耕在即,合作社资金链紧绷,无力购入化肥、农药。巴彦支行的工作人员在下乡走访中敏锐地捕捉到了陈辉的难处,短短几天,一笔救急贷款火速到位。“钱一到账,我们立刻拉回了化肥,赶上了最佳播种期。看着种子入土,心里才踏实了!”陈辉说。
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工作人员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从春耕解困到秋收护航,建设银行的金融支持始终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无论是为农资企业注入流动资金保障春耕物资供应,还是在秋粮归仓前为种植户解决周转难题,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信贷服务始终“踩准”农时的节奏。
近年来,巴彦支行涉农信贷规模实现了从“千万元级”向“亿元级”的跨越:从2018年服务百余户、投放1000余万元,到如今覆盖2000余户、贷款余额突破3亿元大关。产品创新是支撑这一跨越的关键:农业社会化服务贷款额度提升至300万元,“特色农业贷”、“农机贷”等系列产品相继推出,滋养着巴彦大地的丰收希望。
当金融服务跳出传统农耕的视野,巴彦独具特色的产业版图便成为建设银行精准赋能的新战场。聚焦县域经济支柱,建设银行巴彦支行以创新金融产品为“金钥匙”,致力破解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巴彦县的“金名片”——生猪养殖产业,就曾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2023年,生猪市场遭遇“寒冬”,价格持续探底,巴彦县23家规模养殖企业资金链紧绷。危急关头,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他们充分利用创新推出的“龙牧贷”产品,联合巴彦县畜牧局、保险公司构建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迅速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注入4200余万元“强心剂”。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生猪养殖贷款余额已达5600万元,成为支撑当地生猪存栏量稳定在270万头的重要金融力量。
生猪产业的成功实践,只是建设银行拓宽特色产业服务版图的起点。从肉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的扩建,到特色狐貉养殖合作社的兴起,建设银行巴彦支行持续丰富乡村振兴特色贷款产品货架,精准对接县域多元产业需求,为巴彦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金融赋能乡村,不仅要“贷”动产业,更要“惠”及万家。如何让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跨越“最后一公里”,真正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建设银行巴彦支行的答案是——“让科技赋能,让服务下沉”。
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农户金融需求
为彻底消除乡村金融服务的“末梢堵塞”,建设银行巴彦支行大力推广“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这个集存贷汇缴、电商购物、村务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平台,如同在田间地头建起了“掌上银行”。农民足不出村,甚至在劳作间隙,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和生活便利,真切感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温度与效率。
“金融报国、金融为民,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建设银行巴彦支行主要负责人麻波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裕农通’服务体验,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更扎实的服务举措,让普惠金融的‘活水’更深、更广地浸润乡土。”(董浩 秦薏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