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周丨告别疼痛 解锁无痛哺乳-新华网
2025 08/05 16:22:57
来源: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世界母乳喂养周丨告别疼痛 解锁无痛哺乳

字体:

  “每次喂奶都像‘上刑’,乳头火辣辣的疼”“婆婆和妈妈说哺乳痛是必经之路,只能咬牙忍着”……很多新手妈妈这样说。

  乳头疼痛的发生率在文献报道上各不相同,从12%到96%。不恰当的体位和含乳姿势、舌系带过短、感染、乳汁量不足、乳腺炎、乳头扁平或凹陷、血管痉挛和婴儿腭的结构异常等,都是乳头疼痛与损伤常见的原因。其中,婴儿不恰当的体位或含接不良占乳头疼痛原因的90%。因此,产后让母亲和婴儿舒适的哺乳,帮助母婴调整至一个舒适的体位和含乳至关重要。

  如何避免哺乳疼痛?黑龙江省孕婴健康学院暨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孕妇学校讲师、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武艳红总结出了新手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了解宝宝正确含乳的概念。正确含乳时,妈妈的乳头会舒适地停留在宝宝口腔的软硬腭交界处。宝宝用饱满的双颊、上下颚和双唇同时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舌头配合口腔将乳头及乳晕拉长并塑性,口腔形成一个“密封舱”。所以,宝宝吃奶时嘴巴不能漏气,为了保证不漏气,妈妈和宝宝贴靠必须足够紧密。此时宝宝的下颌与妈妈的乳房彼此嵌入紧密相贴,下颌通过吸吮动作温柔的按摩乳房刺激喷乳反射的发生,宝宝的鼻孔与乳房之间会自然留有微小空间供宝宝呼吸,不必担心宝宝窒息问题。宝宝左右肩膀、前胸、腹部、骨盆两侧、双腿前侧,尤其需要关注靠近妈妈乳房侧的肩膀及骨盆,均与妈妈的身体紧紧偎依在一起,双手环抱乳房,形成“深含乳”及“偏心含乳”。反之,当含乳过浅、位置不正(未做到“深含乳”与“偏心含乳”)时,乳头没有做到充分延展就会在宝宝硬腭与舌头的摩擦挤压下变形受损,疼痛与伤口随之而来。

  二是读懂宝宝的“饥饿信号”。别等宝宝饿到大哭才喂,哭泣已是饥饿晚期的信号,此时宝宝焦躁难安,为了保护气道,舌头居于口腔的中央,难以落下去“深含乳”。宝宝从深睡眠进入了浅睡眠,甚至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小脑袋轻微地转动或做出吮吸动作(“寻乳反射”),妈妈既可以回应宝宝给予哺乳。当宝宝的小手频繁伸向嘴边,身体扭动幅度变大即进入“饥饿信号”中期,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在宝宝“饥饿信号”中期、晚期哺乳很难做到“深含乳”及“偏心含乳”,乳头疼痛、受损风险巨大。

  三是大口含乳(以交叉摇篮式抱法为例)。在宝宝饥饿信号早期,妈妈以手掌和掌跟支持婴儿上背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放在宝宝耳朵后面,让婴儿的身体从你的胸部到对侧大腿呈斜角垂下。另一只手张开呈C字形支撑乳房或者给予乳房塑形,但手指需注意远离乳头根部。利用上面的姿势,保持婴儿的口腔和乳房连续接触,等待宝宝的下颌和嘴唇固定在乳房上,离乳头根部3-4厘米,当宝宝张大嘴巴,妈妈集中精力用掌跟和手腕把宝宝的身体(包括头部)靠近自己,观察宝宝的下颌和下唇埋入乳房,下嘴唇以上的所有乳房卷入宝宝的口腔。一旦宝宝深含乳,开始强有力地吸吮,妈妈就可以将身体慢慢的向后靠,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宝宝与妈妈始终紧密相贴,但是对于肩胛骨与脊柱的助力还要相对保持。

  四是保持稳定,紧密相贴。近端的稳定决定远端的灵活,坐着的母亲可以通过持续助力婴儿的肩胛骨来抱住宝宝,为婴儿提供稳定性。为了实现真正的稳定,婴儿的整个身体必须转向母亲并与母亲无缝衔接,同时可使婴儿颈部、头部、下颌、舌头、咽部和喉部肌肉发挥对称运动使吸吮更容易。

  哺乳疼痛不是必须忍受的“勋章”,它是宝宝向妈妈发出的“合作邀请”。掌握正确含乳技巧、及时识别宝宝需求、找到彼此舒适的姿势,哺乳疼痛完全可以避免。感到疼痛时,请暂停哺乳,用手指轻轻伸入宝宝嘴角,温柔中断吸吮,重新调整姿势。寻求专业支持,不要独自硬扛,咨询医院的孕妇学校或经验丰富的哺乳指导,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王石磊 叶鸿)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董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