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黑龙江省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团市委组织开展的“情暖童心‧云上同行”志愿助学行动热度持续攀升,400名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化身“云朵”老师,依托数字化平台为留守儿童和“三新”领域家庭儿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体系化的陪伴式助学服务。
精准匹配:靶向发力破解“成长烦恼”
“孩子暑假没人辅导,性格越来越内向,真不知道咋办。”这是许多留守儿童家庭的共性问腿。聚焦暑期儿童学业辅导缺口与情感陪伴缺失等迫切需求,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优势,联合团市委和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及单位,创新运用“互联网+公益”模式,精心策划了此次云端助学专项行动。
项目启动前,通过开展需求调研与评估,建立受助儿童“成长档案”,为精准服务打下基础。经过严格招募选拔,400名涵盖教育、心理、艺术、科技等多元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志愿者“持证上岗”。平台根据受助儿童的学习短板、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精准匹配具备相应特长的志愿者,同时构建标准化、可追踪的服务流程与管理规范,确保每一次“云端相见”都实现效益最大化。
红色铸魂:理想信念浸润童心
“狼牙山五壮士为何宁死不屈?”“抗战时期情报如何传递?”八一建军节当天的云端课堂上,大连财经学院志愿者讲述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与西北工业大学“军旗下的科学薪火”课程无缝衔接——志愿者用柠檬汁密写实验重现抗战情报传递智慧,再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展示“新时代强军图景”,孩子们听得入神,频频举手互动。
“红色教育不能照本宣科,得让孩子听得进、记得住、能共鸣。”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依托社会工作“价值引领”理念,联合大连财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组建“红色教育志愿联盟”,构建“历史故事+科技实验+现实对照”的三维课程体系。
专业护航:全维度助力儿童成长
“老师,我画的‘心情调色盘’是蓝色的,因为妈妈没回我电话。”情绪管理课堂上,留守儿童小雨向锦州医科大学志愿者卢薪潼袒露心声。卢薪潼团队开发的“三步服务法”随即起效:用“心情调色盘”涂鸦识别情绪,教“深呼吸魔法”调节情绪,借“树洞故事”传递共情。配套的原创儿歌,更让孩子在旋律中放松下来。服务后,82%的孩子能主动表达情绪,76%的家长反映“孩子学会了和不开心相处”。
针对留守儿童情绪敏感、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锦州医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组建“成长护航志愿团”,从“情绪管理、安全防护、认知拓展”三个维度设计服务模块。活动顾问朱炜泽将抽象安全观转化为“具象化教学”:让孩子画“身体安全小伞”标注保护部位,编“安全口令”强化记忆,使抽象安全观变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微光成炬:志愿力量照亮未来
“情暖童心‧云上同行”是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微光成聚‧温暖大庆”志愿服务品牌的深化实践。项目自2019年由相关部门系统化推动,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深度整合提升,已累计吸引全国(含港、澳)300余所高校5.4万名学子报名,经筛选后,3400余名优秀志愿者参与服务,累计帮扶留守儿童和“三新”领域家庭儿童7000余人次,总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90万小时。
“我们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强化志愿者专业能力培养和督导支持体系,推动云端助学向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每一份志愿服务的“微光”精准链接需求,汇聚成照亮城市文明、温暖社会角落的“火炬”,为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贡献志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