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大街小巷,人社局的“移动零工客栈”载着“热腾腾”的岗位信息穿梭在社区;社保服务站里,工作人员正耐心指导老人用社保卡查询缴费记录;人力资源产业园内,创业者们与律师探讨着企业发展规划……
这一幕幕温暖场景,正是七台河市人社局践行“温暖人社、工匠人社”服务宗旨的生动注脚。近日,该局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人社人用真情与实干编织的民生画卷。
以温暖为笔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没想到在银行网点就能找着活儿,这服务真是送到心坎上了。”通过“金融+就业”服务站找到家政工作的王阿姨,手里攥着就业协议说道。
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七台河市人社局联合7家银行的50个网点建起服务站,把18项咨询服务、27项业务办理清单送到群众的家门口,3800余人次在这些服务站享受到了便利,400多人像王阿姨一样,通过“金融+就业”服务站实现了灵活就业。
在七台河市44个“家门口”社保服务专区,类似的暖心服务每天都在发生。从养老保险查询到待遇资格认证,25项高频社保业务下楼就能办理。
桃山区桃北街道旭日社区里的张大爷常说:“以前办社保得跑老远,现在下楼遛弯儿的功夫就能办利索,这才是真正的为民着想。”
让许多人倍感暖心的,还有那辆流动的“移动零工客栈”。138份零工技能档案里,记录着瓦工李师傅的手艺、月嫂陈姐的特长;91个精准匹配的岗位中,藏着装修师傅的期待、物流司机的憧憬。
“‘移动零工客栈’日均服务超670人次,让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感受到人社的温度。”七台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匠心为墨 雕琢服务品质精度
“社保卡还能当赛事门票?这办法真新鲜。”不久前,在七台河市职工运动会现场,市民们拿着社保卡刷闸机入场,纷纷为这一创新做法点赞。
据悉,七台河市人社局创新打造“社保卡智慧赛事管理系统”,不仅让赛事报名、签到、统计一键搞定,更探索出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小小的社保卡,被赋予了更多便民利民的功能。走进体育馆刷社保卡健身,踏入博物馆刷社保卡参观,未来还能进校园、乘公交……作为黑龙江省的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试点地,七台河市人社局正让这张民生卡变成串联起生活方方面面的“幸福卡”。
提升服务品质,也体现在技能培训领域。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已成为创业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帮助更多群体把握互联网创业机遇,七台河市人社部门不仅组织开展电商培训课程,还联合相关部门推出“新媒体自主创业”公益讲堂,提供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和资源对接,助力创业者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目标。
“培训既有创业基础理论,又讲解了新媒体行业趋势,分析短视频、直播带货、私域流量运营等热门赛道的运营逻辑,我们受益匪浅。”参加了“新媒体自主创业”公益讲堂的刘先生感叹。
以实干为基 筑牢发展兴业基石
“从签约到入驻,全程有人帮着跑手续,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安心。”刚搬进七台河人力资源产业园的栈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园区的周到服务赞不绝口。
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有5家企业在此扎根,1家律师事务所常驻提供法律服务,还有多家企业正带着期待洽谈入驻。在这片创业者的沃土上,人社人用“店小二”式的服务,让“筑巢引凤”的承诺落地生根。
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赛道上,人社人同样步履坚实。今年1—7月,七台河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0人次,成立了4家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甚至还有为服刑人员搭建的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就是为了让每位劳动者都有一技傍身。
农民们在“人社+农技”课堂上学着大豆种植新技术,下岗工人在培训班里练就新本领,这份对“工匠精神”的传承,正让更多人依靠技能实现就业创业、创造美好生活。
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政策和信息持续更新,搭建人社部门和群众的“连心桥”;开展各类招聘会、直播带岗,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向奔赴”……这些举措和数字的背后,写着“责任”二字。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七台河市人社局的全体工作人员依然怀揣着“温暖”与“匠心”。在他们看来,“文明”不是终点,而是更贴心服务的起点,就像社保卡里的智慧,零工客栈里的希望,服务站里的笑容,终将汇聚成照亮民生的璀璨星河,成为这座煤城最动人的文明底色——用千万次精心打磨的服务,托举起百万市民稳稳的幸福。(记者 唐继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