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医大一院”)积极作为,以8家帮扶医院为据点,借助200余家医联体的广泛网络以及55个“龙江名医工作室”的专业力量,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投送至边疆、乡村与基层地区。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海拔4300米的高原,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牧民毡房,再到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乡村,哈医大一院的医疗支援团队用精湛技术与深厚温情,用心织就一张覆盖祖国大地的坚实“健康网”,为提升各地医疗水平、保障民众健康不懈努力。
哈医大一院联合伊春市第一医院“龙江名医工作室”暨医联体深化建设签约授牌仪式
精准组团 构建基层健康保障体系
“以前做个复杂手术得坐3小时车去市里,现在县医院就能做!”大庆市林甸县一位患者说,这折射出基层群众就医的巨大变化。2025年,哈医大一院将医疗支援“精准度”再升级:面向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需求,重点推进包县支援、对口支援及组团式援边帮扶,覆盖黑龙江省林甸县医院、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中心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派驻28名专家,覆盖呼吸、神经、心血管、骨科等18个紧缺科室,硕士博士学历占比100%,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占绝对主力。
哈医大一院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的“孙备教授龙江名医工作室”举行揭牌仪式
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滑雪运动损伤、高寒疾病诊疗需求,哈医大一院骨科与运动医学科专家不仅开展急救培训,更协助建立“冰雪运动损伤诊疗绿色通道”,保障边疆群众与游客健康。在康马县中心医院,医疗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2017年完成当地首例阑尾炎手术;2018年建成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与哈医大一院专家的实时诊疗联动;2019年助力康马县中心医院通过国家二级医院等级评审。
哈医大一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民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
双轮驱动 推动技术下沉长效化
如果说“团队驻点”是医疗支援的“先锋队”,那“龙江名医工作室”与医联体则是“主力军”,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技术下沉从“短期帮扶”转向“长期造血”。
哈医大一院消化科主任徐洪雨在伊春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龙江名医工作室”出诊
在伊春市第一医院,心血管、骨科等13个“龙江名医工作室”每月固定开展门诊、查房、手术带教。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表示:“专家手把手教腔镜技术,连缝线手法都反复示范。”如今,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已能独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显著下降。医联体则为技术共享提供更广阔平台:基层医院检查结果可实时上传至哈医大一院远程会诊中心,2小时内出具诊断意见;疑难病例启动“多学科会诊(MDT)”,哈医大一院医生与基层医生共同制定方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中心医院曾通过远程会诊成功救治复杂肝包虫病患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种“名医工作室 + 医联体”的双轮驱动,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样成效显著。依托“普外科名医工作室”,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仅填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空白,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复杂病例转至哈尔滨治疗,术后患者回当地康复。
造血式帮扶 培育本土医疗“生力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哈医大一院支援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技术帮扶与人才培养,让基层医院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哈医大一院结直肠外科专家朱跃坤在伊春市第一医院手术室指导当地开展微创手术
在林甸县医院,支援团队用3年时间打造“普外科+超声医学科”双特色专科:手把手带教微创技术,修订18项核心制度,将病历甲级率从85%提升至92%,创新“PDCA 循环管理”模式降低医疗差错率。如今,林甸县医院普外科已能处理90%的常见腹腔疾病,转诊率下降40%。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援藏专家梳理当地高发疾病谱,开展电视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微创救治手术,填补技术空白;同时通过“健康之声”广播、田间课堂普及健康知识,推动藏区群众从“被动治病”转向“主动防病”。
哈医大一院援藏医生指导康马县中心医院规范手术器械使用
一组数据见证改变。2025年上半年,哈医大一院支援专家累计开展门急诊7100余人次、手术560例、培训医务人员2700人次;受援医院平均完成200余个病种诊疗,其中南岔县人民医院达256个病种,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量质双升”。
哈医大一院普外科刘锐副教授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偏远牧区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服务
跨越山海 书写援疆援藏医者情怀
医疗支援的背后,是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白衣战士。他们中,9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3人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表彰。援藏专家杨林带领团队走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7个乡镇,为牧民筛查关节疾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专家团队深入夏牧场,被群众称为“草原上的健康守护者”。
哈医大一院骨科于占革教授为五常市民乐乡振兴村陆家屯300余名村民免费义诊
哈医大一院更将“人文关怀”融入支援全过程,医院专家在明水县电视台开讲“健康之声”,在绥芬河市编写《中俄边境常见病防治手册》,在南岔县开展“健康手拉手”活动。
哈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指导如何正确用药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构建健康科普网络
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哈医大一院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健康科普网络,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和疾病预防。
哈医大一院打造公立医院直播品牌
在线下,医院依托医联体和“名医工作室”打造“科普公益服务网络”,2024年开展科普讲座150场次,覆盖群众1.6万人次。同时,深化健康公平,推进“组团式”帮扶行动,提升基层医院技术能力和居民就医体验。在线上,医院联合主流媒体共建5个直播品牌,年直播450余场,浏览量突破3000万次;创新“医声健康”直播间,实行专家不限、时长不限、时间不固定的“三不”模式,确保内容灵活即时。
同时,医院强化自媒体矩阵,建成科普专家库85人,内容库283件;依托融媒体平台,开辟6个账号、19个品牌栏目,年原创科普2422篇、视频153部,关注量达560万,浏览量超3000万。
挑战与展望 从“输血”到“共生”的新征程
面对部分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基础薄弱、边疆地区设备有限等挑战,哈医大一院制定“三步走”计划:深化“定制化”培训、强化“互联网+”赋能、推动“双向流动”。哈医大一院副院长胡洪涛表示,医院下半年将聚焦 “技术扎根、人才振兴、体系赋能”,年内新增10个“龙江名医工作室”基层站点。
“明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百年校庆,我们将以对口帮扶医院、医联体和‘龙江名医工作室’为纽带,持续输出技术、人才和管理资源,助力更多地区专科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为‘健康龙江2025’建设贡献哈医力量!”哈医大一院院长孙备的话语,道出了哈医大一院的使命担当。从龙江省城到边疆村寨,从三甲医院到县乡卫生院,哈医大一院医疗支援团队正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技术传递温暖,在基层播撒“健康种子”,托举起边疆与乡村的幸福明天。(徐旭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