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以“九珍十八品”之名,向世界递交一张跨越寒温带的生态名片。为进一步擦亮“九珍十八品”金字招牌,解读黑龙江优质森林食品,新华网联合“九珍十八品”品牌推出高端访谈《九珍十八品会客厅·药食问道》栏目。栏目以“高寒植物、高倍营养、高端制造”为根基,邀请中医专家循森林四季,探膳食真味,解码本草基因。通过深度对话,呈现黑龙江森林食品如何在寒地黑土中完成从林间到餐桌的价值蝶变,重塑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崭新范式。
本期,走进访谈间的嘉宾是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李强,听他介绍“九珍十八品”中的平贝,探索其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黑龙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地理环境因素,对平贝的生长有哪些积极影响?与其他地区的平贝相比,这里的平贝在品质、成分等方面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李强:黑龙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地理环境对平贝的生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这些条件也让当地平贝在品质和成分上形成独特优势。黑龙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和满足平贝生长期对温度的需求;冬季寒冷,且有稳定的积雪覆盖,既能冻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又能为平贝鳞茎提供低温休眠环境,促进次年萌发和养分积累。黑龙江多黑土、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疏松肥沃,透气性和保水性好,能满足平贝肉质根对土壤通气性的需求,避免烂根,且土壤pH值多为中性至微酸性,符合平贝的生长要求。同时,黑土中的氮、磷、钾等矿物质含量丰富,且团粒结构发达,能持续为平贝生长提供养分,减少人工施肥依赖。
新华网:从药用角度分析,平贝具有哪些功效?传统医学典籍中对其有何记载,现代医学研究又取得了哪些相关成果?若将平贝作为食材,它有哪些独特的营养价值?
李强:平贝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平贝味甘、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症状。在古代医学典籍里也多有记载,比如说《本草纲目拾遗》:“能散心胸郁结之气,小儿心肺蕴热、痰壅、急惊等症,俱可投之。”说明平贝有散郁气、治疗小儿心肺热证和痰壅的作用。《中药志》:“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痰带血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平贝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多重功效,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系统疾病。
新华网:从营养补充与保健的角度出发,哪些人群适宜食用平贝?针对一些特定的健康问题,哪些人群适合通过使用平贝来改善状况?哪些人又不适宜食用平贝?
李强:平贝既是中药材,也能作为食材适量食用,比如用来炖汤、煮水或搭配其他食材(像平贝雪梨汤,就很适合秋冬润燥)。不过作为食材时,要控制量,不能像普通食材一样大量吃,毕竟它性微寒,过量可能刺激肠胃。另外,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或者寒痰咳嗽(痰清稀发白)的人,就不太适合吃,可能会加重不适。针对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找专业的医生指导应用。
新华网:“九珍十八品”将平贝纳入核心品类,通过现代科技开发出了平贝多元化产品,您认为这种“传统药食现代化”的转化,是否让平贝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发挥?加工后的产品是否更便于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对大众健康有哪些益处?
李强:这种“传统药食现代化”的转化,让平贝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发挥,也确实更便于普通消费者日常使用。传统平贝多作为中药材使用,应用场景局限于药用或少数食疗的方法,用法繁琐、口感苦、受众小。而通过现代科技开发多元化产品(比如平贝含片、口服液、益生菌复合制剂等),省时好味、剂量精准,老人、儿童都能食用。既能让平贝的价值突破单一功效,又让平贝从“区域性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产业链升级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平贝的价值,而非局限于传统药用人群。让大众从“治疗辅助”转向“主动预防”,真正把“药食同源”带进快节奏生活,通过多元化产品,直观地感受平贝等传统食材的健康价值,形成更科学的养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