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9月29日电(李硕 魏彤)“推动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 筑牢碳中和基石”——9月27日,第二届林草碳汇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充分展现我国推动林草碳汇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服务国家林草“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还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我国正在以生动实践书写绿色发展的崭新答卷。
生态家底足 龙江林草勇担“双碳”重任
本届会议的举办地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超2048万公顷,广袤的森林、湿地与草原共同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屏障。森林蓄积量超过22亿立方米,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达45.26%,还有117万公顷的草地和514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均位居全国前列,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关键力量。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57亿吨,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碳汇潜力巨大。
正如黑龙江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侯绪珉所言,“黑龙江发展林草碳汇责无旁贷。”聚焦“林草碳汇”前沿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宝贵实践经验,既是探寻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的学术交流,更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行动,对于提升林草碳汇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东北林业大学特聘研究员李杰表示,就发展碳汇优势而言,黑龙江具有创新的技术方法,自主研发的“黑龙江省造林碳汇项目评估方法学”(FCS-造林模型)获得国家级权威科技认证。
把“碳库”变“金库” 让“护绿者”成为“受益者”
如何评估碳汇价值?如何做大碳汇溢出效应?在研讨会“科技与制度创新驱动林草碳汇价值实现”分会场,相关专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黑龙江省林学会研究员倪红伟分享的“龙江绿碳”品牌实践,直接交出了黑龙江发展林草碳汇经济的高分“答卷”。
据介绍,2024年4月,黑龙江省林草局成立林业碳汇工作专班,组建了16人专家团队,汇集了高校、科研院所、产权交易等多个部门的科研精英,全面启动省级林业碳汇项目交易体系建设工作。7月,“龙江绿碳”品牌建立。截至目前,累计交易量5.49万吨、交易额509.87万元。组织了黑河市、牡丹江市等地试点开发“龙江绿碳”产品,已签发8个“龙江绿碳”项目。
黑龙江省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宋佳庚表示,黑龙江以“制度创新”激活碳汇经济价值,率先搭建省级林业碳汇“管理平台+交易规则+方法学”全链条体系,让“看不见的碳汇”有了统一的核算标准和交易路径。推出“龙江绿碳”区域品牌,将分散的森林、湿地碳汇资源整合打包,实现首批交易4.285万吨,单价100元/吨,收益反哺林业养护、民生改善。
事实证明,黑龙江的思路不是“特例”,而是为全国“生态优势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平衡模板”,尤其适用于林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对传统产业依赖度较高的地区。黑龙江的“收益反哺民生+管护”模式,让“护绿者”成为“受益者”,林区百姓从“砍树谋生”变成“护林赚碳汇钱”,地方政府从“花钱养生态”变成“生态能赚钱”,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没人管、发展怕破坏”的矛盾。
探索“碳汇+” 龙江“碳”路走向多元化进程
随着碳汇不断“贴近”百姓生活,放眼全国“碳汇+”的创新实践也在不断拓展着森林价值的边界。比如在黑龙江伊春的广袤林海,一条“碳汇+生态旅游”的新路径已清晰可见。
伊春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等美誉。近年来,伊春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产业。2022年2月,黑龙江省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00万元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交易在翠峦林业局公司诞生,碳汇项目交易让林区的好环境有了更高的经济价值。
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伊春建立了黑龙江省首个公园式婚姻登记处,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浪漫与美景尽收眼底。伊春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打造了融合森林公园景观、时尚创意与林区特色的婚姻登记场所,开辟了新业态。
伊春市推出的森林康养、森林度假、森林自驾、森林研学、森态美食、森系旅拍6大夏季主题旅游产品,也让伊春夏季旅游持续升温,印证了“碳汇+旅游”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黑龙江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同频共振,随着多元化“碳汇+”融合发展的加速布局,黑龙江林草持续交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