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菌剂助力!万亩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观摩会顺利举办-新华网
2025 09/30 21:27:37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科技赋能·菌剂助力!万亩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观摩会顺利举办

字体:

  9月24日,由拜泉县人民政府与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万物”)举办的“科技赋能,菌剂助力——万亩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观摩会”圆满落幕,全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在大豆增产提质、黑土地保护方面的应用成效。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使用华益丰®根瘤菌菌剂的大豆田块,平均亩产提升17.39%。

  拜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立军,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树涛,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尹烨,华大集团副总裁、东北区总经理苏航,华大万物总经理刘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辛大伟,及拜泉各乡镇主要领导、种植大户等参加。

  张立军指出,本次观摩会既是对技术成果的实地检验,也是各方深入交流的重要平台。他强调,拜泉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粮食产区和大豆生产基地,未来要在三个方向持续发力:一要深刻领会前沿技术理念,让好技术变成好收成;二加快菌剂技术推广步伐,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把创新成果留在田间地头;三要凝聚多方合力,共谋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尹烨表示,黑龙江以一省之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粮食供给首位,其中拜泉县凭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在政府引领和科技支撑下,已成为保障国家供给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他强调,虽为大豆原产国,我国却面临大量进口的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提升产业链附加价值,并结合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助力育种,借助微生物技术等绿色手段,走出一条高产高效、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微生物菌剂到底能不能让大豆增产?减了肥会不会影响收成?”活动现场,种植户们最关心的问题,在测产数据与田间实景中得到了清晰答案。

  辛大伟代表测产工作组宣读报告。数据显示,使用华益丰®根瘤菌菌剂的大豆田平均增产17.39%。除此,基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员团队黑土微生态最新研究成果,联合开发的微生物菌剂,在化学氮肥减量10%–20%的情况下,大豆仍实现增产,展现出“减肥增效”的绿色农业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华益”系列微生物菌剂由精选自黑土地的优质菌株,定制化复配而来。而且,拜泉与华大万物的合作实现了从产品到服务的模式创新。双方共同构建土地营养全周期技术服务体系,依托华大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特定采样点的土壤微生态以及土壤养分开展动态跟踪,将技术从“通用款”变成“专属款”,真正让农业技术可感知、可复制、可惠农。

  此次观摩会还特别设置“豆田分享会”环节,地方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代表与种植大户共聚田间,围绕“科技赋能大豆单产提升”展开深入交流。

  刘树涛表示,拜泉县正积极推进大豆产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广应用微生物菌剂等各类绿色技术,已实现化肥减量与作物增产的协同成效。期待各方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良性互促的新格局。

  李艳华指出,其团队三十五年来已选育出二十余个大豆品种并在东北地区广泛推广。她强调,与华大集团的合作实现了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基因组学等手段解析遗传机制,将有助于提升大豆单产与品质。

  辛大伟结合自己多年育种实践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因组学研究将成为未来生物育种的核心技术,是推动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产能提升的重要助力。”面对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需求,必须建立“良种、良田、良法、良地”整体融合的技术体系,共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拜泉县增产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丛福弟分享了自己在种植东升大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表示,根瘤菌剂施用效果显著,实现高产需要优良品种与科学水肥管理的有机结合。

  刘欢则着重介绍华大近20年在人体、农业、极端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积累。他表示,土壤健康是丰收的根基,“万里挑一”的优质菌株是实现大豆绿色增效的关键,期待各方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大豆产业迈向优质高产新阶段。

  从“逢豆时”的丰收之约,到“话豆事”的科技探讨;从“聚豆识”的协同共识,到“谋豆势”的未来擘画。此次观摩活动不仅是对根瘤菌剂助力大豆增产成效的实地检验,更是一场共商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盛会。活动凝聚了“科技增粮、生态养地、智慧管理”的现代农业发展共识,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粮食安全能力提升与农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图片、视频由受访单位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