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们”丨哈飞的蓝天征程-新华网
2025 10/27 08:48:50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曾经的“我们”丨哈飞的蓝天征程

字体:

  编者按: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为传承红色工运基因,哈尔滨市总工会推出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图片展。展览以“百年工运路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用百幅珍贵图片串联起城市的工运历史、工业记忆、工匠精神与工会担当,奏响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和声。

  光影流转,收集展览的百幅图片,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工运编年史,更是几代哈尔滨人青春与奉献的生动注脚。曾几何时,父辈的汗水与荣光同一批批工业企业的崛起紧紧相连;厂房车间的灯火,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奋斗故事,也封存着一代代建设者最炽热的青春记忆。新华网特此推出“曾经的我们”专栏,与您一同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老工业基地里永不褪色的拼搏与坚守。

这是一张拼版图片,左图为哈飞研制的国产民用直升机超新星AC332(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右图为1978年,哈尔滨伟建机器厂自行研制成功的农林飞机投入使用。这种飞机主要用于农业灭虫、施肥、除草、护林,稍加改装,也可以用于地质勘探、侦察鱼群、短途运输、救护伤员以及飞行训练等。(新华社记者范惠琛摄)。

  在收集整理的百幅照片中,一张1978年哈尔滨伟建机器厂(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自行研制成功的农林飞机格外引人注意。这张照片不仅勾起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伟建厂”的美好回忆,还印证了中国航空工业哈飞的发展足迹。

  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第一架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这些“国之重器”在这里诞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填补了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的多项空白。

  哈尔滨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央企坐落于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原称为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创建于1948年,是我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曾支援航空工业20余个厂所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又相继自主研制生产了直9系列直升机、运12系列飞机。

  70余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实现了航空装备从第三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进入新时代,面对全球航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主动求变。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的生产车间,机器人站在生产线上打着规律的“生产节拍”,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未来工厂”景象扑面而来。

  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聚焦航空主业,加快推进航空产品升级换代,形成了以“AC312系列、AC352”民用直升机和“运12E、运12F”固定翼飞机为代表的产品体系,构建起了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同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立足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等战略需求,全力推进AC332直升机研制与适航取证工作,其性能优异,于今年6月在宁蒗泸沽湖机场第一次完成高原自转着陆试飞,成为国产民用直升机的标杆产品。同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以开放姿态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凭借先进的复合材料和整机制造技术优势,先后与美、俄、英、法等10余个国家开展合作,成为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70余年的征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始终站在民族航空工业发展前沿。那些停留在老照片里的飞机,见证着“航空报国”初心的坚守。而如今智能车间里的数据流,则书写着“航空强国”使命的新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