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微光成炬・温暖大庆”志愿服务品牌为统领,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精准服务、社会参与”的助残服务新格局,将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累计服务残疾人2万余人次,推动助残工作实现从“节日化”到“常态化”的转型跨越。
机制创新——构建闭环体系实现服务精准投送。大庆市红岗区通过年度联席会议机制,联动卫健、民政等28家单位形成助残合力,确保3100余名持证残疾人实现精准帮扶。大庆创伤医院设立“助聋门诊”医疗机构,定向招募手语专业志愿者并开展专项培训,全院医护人员基础手语考核通过率达100%,累计服务听障患者超300人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残联、市民政局、市妇联等部门为大庆市第三医院、大庆创伤医院授予“自助互助康复机构”牌匾,依托专业医疗资源打造康复服务网络。同时统筹各县区开展文艺汇演、政策解读、义诊等活动,推动惠残政策落地见效。

就业赋能——全链条精准施策拓宽“造血式”帮扶路径。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全力推行“技能培训+岗位开发+创业支持”全链条服务,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桥梁。红岗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站开设芦苇画、烘焙等特色培训班;银河街道温馨社区“巧手匠心”公益项目通过“培训+产销”模式,让残疾人手工艺品实现集中展销。今年“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42家企业提供130个岗位,发布1000余个用工需求,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社会关爱——全民聚力构建“多元协同”助残生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有效推动助残服务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延伸,形成“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助残生态。世界孤独症日之际,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民政局、市残联、团市委等部门共同举办“聚光成海融爱星空”慈善义卖活动。40余家单位和企业积极响应,捐赠物资7万余元,现场募捐善款2万余元,孤独症儿童手工艺品认购实现“双向温暖”。各县区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服务,让胡路区为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林甸县推进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大庆油田残联开展残疾员工多元技能培训、助残日观影及“书香中国 阅读有我”残疾人文化周主题活动,各厂志愿服务队走进残疾职工家中、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慰问帮扶。

如今,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就业重拾信心,“主动助残、尊重差异”的理念已融入城市血脉。下一步,大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从就业、康复、文化等多维度精准发力,让助残阳光温暖每一位残疾人,助力其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书写“有爱无障”的民生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