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冬季呼吸道病毒高发 专家详解老年人防护诊疗三重关键-新华网
2025 11/10 17:22:28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东北冬季呼吸道病毒高发 专家详解老年人防护诊疗三重关键

字体:

  进入冬季,东北地区气温骤降,室内密闭环境与人群聚集叠加,甲流、乙流、新冠等呼吸道病毒进入传播高峰期。老年群体因免疫系统衰退、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易发展为肺炎,甚至诱发心衰、脑卒中等重症,需重点防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教授王宇虹,专注免疫衰老与病毒研究二十年,针对老年人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核心问题,从防护、检测疫苗、诊疗三个维度进行权威解读,为老年健康保驾护航。

  科学防护:细节筑牢冬季安全屏障

  东北地区“室外严寒、室内密闭”的气候特点,为呼吸道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低温延长病毒存活时间,供暖导致空气干燥削弱黏膜防御,人群聚集加速病毒扩散,这三大因素让冬季成为感染高发期。

  针对这一情况,王宇虹给出精准防护建议。通风方面,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采取“短时强通风”,开窗5-10分钟即可,有条件可使用新风设备,既保证空气流通又避免着凉;同时需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减少黏膜屏障损伤。外出时,老年人要穿戴帽子、围巾,佩戴贴合性好的高防护力口罩,避开棋牌室、超市等人群密集场所。家庭防护中,若有人患病需减少与老人接触,实行分餐制,不共用毛巾,严格遵守咳嗽礼仪。

  此外,王宇虹建议:外出归来、处理食品前后等场景需规范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或使用含酒精手消,从细节上阻断病毒传播。

  检测疫苗:双重防线降低重症风险

  “疫苗接种+早期检测是老年人抵御呼吸道病毒的关键手段。”王宇虹强调,老年人免疫系统衰退,叠加慢性心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后重症风险显著升高,65岁及以上人群尤需警惕。

  疫苗接种方面,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优先选择高剂量、加佐剂或重组疫苗,若无应季疫苗,上季节普适疫苗也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年龄已下调至50岁及以上,未接种过的老年人可一次性接种最新版,既往接种过低版本的需间隔一年补种,两种疫苗可同日不同部位接种。

  检测方面,甲流、乙流、新冠症状虽有差异,但仅凭症状难以区分,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肌痛等症状后,需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或抗原检测。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可信,阴性不能排除感染,高风险人群建议采用分子法检测,结合当地流行株信息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规范诊疗:把握黄金窗口规避风险

  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王宇虹提醒,流感感染后48小时内是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特效药的“黄金治疗窗”,新冠感染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需在5天内使用,越早用药效果越好。若奥司他韦无效,高危老年人可选择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药物,重症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联合用药。

  居家护理方面,建议老年人家庭备齐应急包,包含体温计、血氧仪、对症药等物品。康复期间需保证休息,多喝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清淡易消化,密切监测血氧变化。

  用药时需注意,避免多种复方感冒药同服,以防肝损伤;干咳可短期使用镇咳药,痰多需用祛痰药;鼻部症状首选盐水冲洗,减充血剂需短期使用并警惕禁忌;病毒性感冒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仅出现细菌感染迹象时需就医用药。当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血氧≤93%、持续高热超3天、意识模糊等情况,需紧急住院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老人发热就检测,48小时内抗病毒”,王宇虹强调,冬季病毒传播虽难以避免,但通过科学防护、及时检测、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重症风险,为老年群体筑牢冬季健康防线。

【纠错】 【责任编辑:郭梁越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