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抗肿瘤药品和治疗方法与今天不可同日耳语。我曾经有位十几岁的小患者,已经确诊是肺癌晚期,他妈妈带着他辗转全国很多医院求医。听说有靶向治疗了,他妈妈花了很贵的价钱买了国外仿制的靶向药,效果却非常不好。我至今还记得他妈妈那种绝望的眼神,对我内心触动非常大。我感觉我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需要更好的药品为这些患者服务,让亲人们不再流泪。
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看到了肿瘤治疗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单纯化疗,到精准靶向治疗的开启,看到很多患者从中受益,有了很长的生存时间、很好的生活质量。不论是年轻也好,年老也好,一旦患病都希望有好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促进我们作为医生不断地去学习、成长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