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成为点亮患者生命的“一盏灯”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在医生的心中,让他们感动的是什么?面对癌症患者时,他们的内心波动是怎样的?从医多年,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一起走进哈医大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三病房,听于雁主任给大家讲讲她“医”路走来的故事。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您为什么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您为什么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2
于雁

小的时候,看到妈妈在病房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患者对医生发自内心的信赖和感激。成为医生,是我报考大学填写的唯一志愿。

小的时候,看到妈妈在病房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患者对医生发自内心的信赖和感激。成为医生,是我报考大学填写的唯一志愿。
小的时候,我的身体比较弱,经常感冒发烧。我的妈妈是名医生,值夜班的时候经常把我带在身边。那个时候看到妈妈在病房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患者对医生发自内心的信赖和感激,小小的我内心很自豪也很骄傲。将来成为医生,是我报考大学填写的唯一志愿。
毕业的时候,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爸爸语重心长地跟我谈,要做一名好医生,要理解患者的疾苦。带着父亲的嘱托和做一个好医生的梦想,我走上了工作岗位。
1
新华网

工作中,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患者吗?

工作中,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患者吗?
2
于雁

我曾经有位十几岁的小患者,已经确诊是肺癌晚期。我至今还记得他妈妈绝望的眼神,对我内心触动非常大。

我曾经有位十几岁的小患者,已经确诊是肺癌晚期。我至今还记得他妈妈绝望的眼神,对我内心触动非常大。
我毕业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抗肿瘤药品和治疗方法与今天不可同日耳语。我曾经有位十几岁的小患者,已经确诊是肺癌晚期,他妈妈带着他辗转全国很多医院求医。听说有靶向治疗了,他妈妈花了很贵的价钱买了国外仿制的靶向药,效果却非常不好。我至今还记得他妈妈那种绝望的眼神,对我内心触动非常大。我感觉我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需要更好的药品为这些患者服务,让亲人们不再流泪。
作为肿瘤专科医生,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看到了肿瘤治疗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单纯化疗,到精准靶向治疗的开启,看到很多患者从中受益,有了很长的生存时间、很好的生活质量。不论是年轻也好,年老也好,一旦患病都希望有好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促进我们作为医生不断地去学习、成长的强大动力。
1
新华网

从医多年,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

从医多年,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
2
于雁

希望与患者守望相助,成为点亮他们生命的“一盏灯”。

希望与患者守望相助,成为点亮他们生命的“一盏灯”。
现在最大的感触是国家医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很多最新的、昂贵的药品飞速进入百姓手里,让他们能用得起。作为肿瘤专科医生很自豪,我希望与患者守望相助,成为点亮他们生命的“一盏灯”。
于雁
哈医大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三病房主任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