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技人“见证”的科技农业
2022-07-25 11:16:0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网哈尔滨7月25日电(记者 黄腾)盛夏时节,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河夹芯子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里,两架多旋翼无人机正对水稻喷洒叶面肥,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张树春正与农民们一起“研究”植保工作。

  “时代发展太快了,植保无人机全面替代了人工,科技确实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啊。”张树春感慨地说。

  1982年,张树春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分配到北林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四十多年来,他走遍北林区,从水稻旱育稀植到大豆垄三栽培、从玉米大垄双行密植技术推广到北菜病虫害防治与应用、从小喷壶满地跑再到飞机航化作业喷洒肥药……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他一样也没 “落下”。

  “一架无人机能抵几十人工,费用也特别低。”张树春指着空中的无人机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他都是“见证人”。

  植保无人机刚在国内市场出现时,由于是新生事物,无人问津。张树春大胆进行尝试,经过实验,效果与质量超出预期,在他的推动下,北林区这一年开始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航化作业。

  “植保无人机是用于农作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通过地面遥控来完成喷洒药剂等相关工作,操作方便、喷洒均匀,既可减少农药对人的伤害,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的60倍。”张树春介绍。

  目前,北林区建了128个村级无人机植保服务站,应用无人机航化作业在270万亩次至300万亩次之间。张树春介绍,今年北林区开始尝试无人机多光谱技术,通过采集数据,上传云端,生成“处方图”,使植保更精准。

  数十年来,张树春累计参加北林区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研项目490余项,主持30余项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获得主要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北林地好、技术好、发展好,通过搭上‘互联网+’‘数字+’‘科技+’的快车,北林区的农业已经步入4.0时代。”张树春意味深长地说。

  今年,北林区以争当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使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完)

+1
责任编辑: 李硕
“无人收割机”助力夏粮收割
“无人收割机”助力夏粮收割
江苏启东:江风海韵引客来
江苏启东:江风海韵引客来
浙江德清:水乡“戏曲夜市”
浙江德清:水乡“戏曲夜市”
烈日下的高空行者
烈日下的高空行者
  
0100703400100000000000000111190713106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