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5月22日电(记者 范迎春)夏天到了,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的居民们发现,近几年来置放在商业区、居民区里一些用于核酸采集的移动小屋,经过包装之后重新“开张”了。不同的是,小屋的功能变成了修鞋、配钥匙、缝纫等便民服务项目,小屋的主人换成了社区里一些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是自食其力的残疾人。
今年37岁的先天性脑瘫患者李江靠自学的皮具护理技术,以前在居民区一楼开了一个小店,平常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元,生意好的时候能达到四五千元。在区残联的帮助下,李江申请到了一个改造版的“核酸小屋”,地点在冠城蓝湖湾小区东侧。虽然面积只有5平方米左右,但是比原来的位置好了很多,而且还安装了空调设施,李江特别高兴。
残疾人李江(左)在鸡冠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孙人佳帮助下安放皮具修理机器。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摄
“这个小箱子里面有口罩、体温计、药品,屋里还有雨伞、灭火器之类的应急用品,如果遇到啥突发情况,可以来免费使用。”李江热心地向一位路过的老人介绍,老人微笑着连连点头称赞。
李江(左)向一位路过的老人介绍急救箱里的备品。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摄
鸡冠区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孙人佳介绍说,疫情防控期间,区里布设了15个可移动的核酸采集房,去年底以来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些“核酸小屋”具有分布面广、灵活性强的特点,区里经过考察研究,决定将其改造成“爱心驿站+残疾人就业创业岗”,添置了桌椅、热水器、急救箱、空调等设施和备品,免费提供给残疾人使用。
统一规划、装饰一新的“助残驿站”,不仅为一部分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就业场地,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成为一道靓丽的街景。残疾人朱明纯擅长配钥匙,手艺好,人缘也好。以前,他的经营场地是他自己驾驶的一辆破旧的微型面包车。5月初,老朱搬进了赛洛城小区旁边的“助残驿站”。“这小屋功能齐全,非常实用,看着心里就敞亮。”老朱对记者说。
残疾人朱明纯(左)与社区派来的工人为小屋贴上统一标识。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摄
残疾人李维新在新搬进的“助残驿站”里维修电脑。新华社记者范迎春 摄
孙人佳介绍说,残疾人士入驻“助残驿站”后,原则上要求他们每年最少带动一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区里计划,如果现有的“小屋”数量不能满足辖区内残疾人的需求,将按照同等标准新建一批。
(完)